年年有人談高考但 我隻服高曉松和竇文濤



網易娛樂6月7日報道今天是高考第一天,高曉松老師猝不及防地上瞭熱搜,而且是第!一!名!因為他又雙叒壓中高考作文題瞭。

江蘇省高考作文題“車”的發展,和《曉說2017》5月19日的內容完美重合,看《曉說》不掛科,知識點啊朋友們!

其實文化界和高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,除瞭矮大緊,文化界的大咖中最大張旗鼓說高考的當屬竇文濤,愣是找來許子東、梁文道和馬傢輝做客《圓桌派2》,“竇許梁馬”湊一桌,組團聊高考壓力。聊到嗨處更是金句頻出,“學習不好是因為你沒一個好看的補習老師”“高考僅僅是一種誠意”“高考失敗也沒事,反正人算不如天算”...高考還能這麼聊?

《圓桌派2》開聊高考,梁文道曾經的夢想是“保安”

《圓桌派2》這一期節目的主題是“高考壓力怎麼解”,高考一直以來是個嚴肅的社會話題,但竇文濤這四個老男人面對人人為之緊張鳳梨酥成型機的高考壓力,卻是一派自在的畫風,表示:我們這種智商高的人,沒在怕的!

梁文道在節目上大膽的表示高考充滿功利性,跟讀書所發揮的修身養性的作用簡直背道而馳,所以一直沒把高考當回事,而是將“當保安”當成自己的人生理想。What?你是認真的麼?果然道長直接被其他三位群嘲:你這老兄沒誠意!

面對梁文道這種“讀書和高考根本就是兩回事,高考沒有用”的心態,竇文濤引用瞭王陽明的觀點:讀聖賢書不是以考科舉為目的,但可以把學八股考科舉當成一種“誠意”,就像覲見皇上時要行禮一樣,用這種誠意來告訴皇上、告訴其他人,自己有志於成為棟梁之才、報效國傢,不然別人憑什麼相信你一個連八股文都學不明白的人能幹成別的事?所以竇文濤把高考歸結為一種誠意的表達,而不是耽誤時間的“功利性”行為。

接地氣的“圓桌派F4”才是真男神

人們戲稱竇文濤、許子東、梁文道和馬傢輝為圓桌派F4,其實每年都有人講高考,但隻有“圓桌派F4”的畫風收到一眾網友的積極互動,歸根到底,是因為他們不裝不演,大白話,接地氣,真實表達自己。

四大男神在《圓桌派2》上和大傢分享瞭自己的高考經歷,比如竇文濤高考三天不吃飯,馬傢輝因為英文無緣港大等,用自己的經歷講高考,通俗易懂,也讓我們更有代入感。

而且不搞緊張氣氛,不刻意拔高立意,竇文濤一句大白話說到大傢心坎裡——“一顆紅心,兩手準備”。

因為他說:人算不如天算。現在準備讀哈哈佛金融的高材生和打算上職專學編程的“失敗考生”,在20年後的人工智能時代,社會地位也許會發生反轉。社會的發展不是人能精準預測的,在這一點上,高考也決定不瞭什麼。更說到古人“高考”失利,黃巢三次科舉不中,最後留下“沖天香陣透長安,滿城盡帶黃金甲”這首詩就回傢準備起義去瞭;洪秀全總考不過,結果不信孔子改信“拜上帝教”,建瞭太平天國。

看他們這麼聊完,瞬間覺得天空飄過五個字兒——高考不是事~怪不得豆瓣人有人評價《圓桌派2》“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文化節目,隻有文濤做的瞭!”“就是聊天擺龍門陣,即興散漫,舒服就行。”

文化節目新趨勢,會講白話最圈粉

縱觀《圓桌派2》評論,說的最多的就是“通俗”“有趣”“聊天這種方式好”,而這種以《圓桌派2》為代表的,文化大咖聊大天的節目形式,也正是文化類節目的新審美趨勢。現大型攪拌機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看文化節目,想更貼近年輕人,就要把原本嚴肅的文化變得通俗、有趣。

順應瞭這個趨勢,提出“泛文化”戰略。所謂“泛文化”,就是傳統文化類型節目的“大白話”,“內手工餅乾成型機容更親民,分發更有效,調性更年輕,表達更多元,手法更時尚,營銷更貼身。”文化變得高而不冷,年輕人對文化節目的關註就會更多,對文化的理解也會更深。




不隻《圓桌派2》把高考說的像玩兒一樣,“押題大神”矮大緊老師的《曉說2017》也通俗的讓人拍案叫絕,不僅把高考作文題用白話給說明白瞭,談起“四大奇書”之一《金瓶梅》也能讓人秒懂。古人評價《金瓶梅》“讀《金瓶梅》而生憐憫心者,菩薩也;生畏懼心者,君子也;生歡喜心者,小人也;生效法心者,乃禽獸耳”,矮大緊老師講出來就是“君子看這書,就得想’這幫孫子,幹什麼呢?’我年輕時候還挺小人的,但到瞭這個年齡再看就有點悲天憫人瞭,還得哭幾鼻子”此話一出,無數粉絲準備去買教材,看看自己是罵孫子還是哭幾鼻子,誰也不關心裡邊廣為流傳的2.5%內容瞭。

除瞭已經播出的《圓桌派2 》、《曉說2017》等,還將上線一大波文化節目,如真人秀《再見李敖》、《百心百匠》和紀錄片《繽紛水果傳》、《造物者》、《雙城記》、《藝考生》和《黃河謠》等,都將以“白話講文化”的形式給予到年輕人一些藝術和文化的享受,包括對於人生,處世哲學的思考。在以年輕人為主體的網絡時代,這種用“泛文化”理念打造出來的文化節目,必將收獲更多流量。



本文來源:網易娛樂

責任編輯:李彤_NK4455
arrow
arrow

    mkc828o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