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寧推進智慧零售 “柔性”門店鏖戰線下







本報記者倪雨晴南京報道

導讀

與大型連鎖門店不同的是,蘇寧計劃一年要開的5000傢門店,是根據其所在社區消費人口規模進行定制大小的門店,這些面積大小不一的門店可以稱為柔性門店,按需而動。

12月19日,在蘇寧的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暨合作夥伴簽約大會上,蘇寧和地產界的半壁江山們共同結盟,其中包括萬達、恒大、融創等龍頭公司。蘇寧此次大規模的“招商”劍指線下門店的擴張計劃,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現場豪言:“三年我們要實現15000傢店,2000多萬平方商業實體的落地,店面總數近2萬傢。”

在擴建的過程中,蘇寧的各式實體店將進一步深入商業地產、住宅社區,將根據不同地段的需求來規劃門店類型。從大型商場的購物廣場到小社區的蘇寧小店、從紅孩兒母嬰店到體育主題店,蘇寧正在全面覆蓋線下業態。結合互聯網技術,蘇寧欲實現萬店互聯的狀態。

蘇寧雲商副董事長孫為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:“當下電商發展遇到瓶頸,流量和物流的成本都很高,我們目前盈利主要在線下,但是我們不是盲目開店,現在的連鎖發展不是單純地在線下賣商品,重點還是落地場景服務。”

同時,阿裡京東也在通過投資入股等方式進入線下,阿裡巴巴收購高鑫集團;騰訊入股永輝超市;京東計劃未來五年開設100萬傢京東便利店。在零售的主題下,新物種不斷湧現,隨著各傢開店計劃的實施,線下競爭進入白熱化。

聯手地產商

從2009年轉型以來,蘇寧早已不是傳統的電器連鎖店,而是擁有電子商務、自動化物流基地、大數據運營、無人店等新技術的生態型公司。在實體零售和電商渠道均遇到轉型難題時,線上線下融合成為零售巨頭專註的方向。

蘇寧也是如此。一方面蘇寧在線上建立蘇寧易購,並且與阿裡巴巴在物流、流量、服務等方面進行戰略合作;另一方面,蘇寧繼續鞏固線下勢力,通過“租建並聯購”的方式拓展實體門店,其中與地產商們牽手便是重要的途徑之一。

早在2015年,蘇寧就和萬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,蘇寧雲店進駐萬達廣場的同時,萬達還為蘇寧提供物業資源的開發定制。如今,雙方的合作將更進一步,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大會現場表示:“第一,蘇寧將會在萬達廣場擁有更多的門店,這是最淺層面的合作;第二,萬達明年會對蘇寧店開展規模化的定制,例如我們會把蘇寧做一個核心店,圍繞著蘇寧來做其他吃喝玩樂的配套;第三,我們兩傢明年還會有深度合作,我們會和蘇寧在資本層面有更多動作。”

就在前不久,蘇寧已斥資200億元投資恒大集團,成為其股東,並與恒大集團建立瞭面向高端社區的深層次、全方位的智慧零售發展計劃。“蘇寧計劃2018年在全國建5000傢門店,恒大期望幫助蘇寧落實到10%以上,”恒大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鈞說道,“一方面,我們共同建設或者投資蘇寧廣場、蘇寧易購廣場,這個合作已經全面展開,不單是商場的建設,還包括商場周邊的住宅建設;另一方面,我們在今年拿出瞭558個開發的住宅社區,與蘇寧全面合作,在這裡建蘇寧的生活廣場、蘇寧易購的直銷店和蘇寧小店。有103個項目今年已經落地,其中75個是易購的直營店,44個是蘇寧小店。同時我們有24個蘇寧生活廣場,食品設備現在正在全面洽談。”

此外,蘇寧還將和融創、萬科、碧桂園等企業建立各種差異化的智慧零售合作關系。對於此次合作的地產企業,孫為民告訴記者:“這些企業主要分為三類:第一類是房產開發商,第二類是購物中心運營商,第三類是社區物業管理公司。如果能夠有300多傢擁有這些資源的企業支撐,我們的開店目標更有保障。而與其說是開店,其實我們是在建立線下流量入口和黏性服務平臺。”

事實上,蘇寧與地產商也形成互補關系。蘇寧通過住宅和商場資源迅速鋪店,而房企也希望蘇寧門店帶來更多的流片狀成型機量和消費。

“柔性”門店比拼

門店作為線下流量入口,正成為新物種爆發的集中地。盒馬生鮮、蘇鮮生、京東之傢、小米之傢都成瞭新零售的探索者。

蘇寧主打的社區化,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物流優勢,把門店的最小粒度細化到最後一公裡,甚至最後200米,把陣地佈置到用戶的傢門口;二是可以應對甚至阻擊來自其他互聯網企業或零售巨頭的線下攻勢;三與各大地產商進行合作,對住宅地產的門店入駐有先發優勢,要知道通常一個小區入駐瞭一個門店,就不會輕易改為另外一傢。

與大型連鎖門店不同的是,蘇寧計劃一年要開的5000傢門店,是根據其分料機推薦所在社區消費人口規模進行定制大小的門店,這些面積大小不一的門店可以稱為柔性門店,按需而動。

大規模線下零售的難點包括供應鏈物流管理,門店成本核算,門店選址等。除瞭這些常規管理難點之外,這種柔性門店更大的難處在於還要對SKU進行柔性定制化管理。711和沃爾瑪每個店的面積雖然有大有小,但都是在一定范圍內的,因此SKU和門店選址就更加標準化,供應鏈的管理也比較統一。但蘇寧這次要開設的卻是面積各異、適應社區規模和密度的柔性門店。這對傳統零售業來說,幾乎是一個新的物種,這就好像要求一個運動員既是乒乓球高手也是足球高手。

在此背後,則需要技術的支撐。據悉,蘇寧在轉型的八年期間,技術和人才方面的投入高達數百億,建立瞭矽谷、南京、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五大研發基地,IT人員超過6000人,明年還要進一步拓展到1萬人。

張近東對蘇寧的智慧零售生態信心滿滿,在他看來,首先,“我們要做的,可以說是零售業態的3D打印機,根據各類不同的線下物業需求,提供各類定制化的業態模式。”其次,蘇寧智慧零售的技術解決方案會打造成一個開源的系統,“我們的操作系統就是智慧零售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,在線下就是蘇寧易購廣場,可以一站式聚合我們各類業態;我們的各種APP則是雲店、母嬰、超市、體育、極物、影城、汽車超市、財富中心、小店、縣鎮店等各類專業店面。”

電商行業資深人士魯振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:“零售商們都在向末端延伸,目前來看,蘇寧的實體店轉型還需要往前走,現在並沒有徹底的場景化,線上線下融合中仍會遇到問題。”

(編輯:黃鍇,郵箱:huangk@21jingji.com)



本文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
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arrow
arrow

    mkc828o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